天津葬礼习俗知多少

世界的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具地方特色的丧葬习俗。丧葬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中的一部分。在天津文化中,天津人民非常注重丧葬,在天津办丧事是一件很隆重的仪式,工序非常的繁琐,不过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那么,关于天津葬礼习俗知多少?一起来看看吧。

在天津办丧事是一件非常隆重的仪式,准备工作就很麻烦,人一咽气,丧家马上找到近亲近友研究办理。所有一切准备不外是花钱的路数。

通常所说的“白事知宾”,在天津就称为“大了”,是对婚丧嫁娶组织者的一个称呼。按照天津老例,婚丧嫁娶的程序极其烦琐,可一般老百姓家庭要么是不太清楚,要么是当事者迷,生怕组织不好让亲朋好友挑理,所以一般这样的大事都要请大了,一切听从大了的安排。可是随着现代婚庆业务的兴起,一部分大了转入了“正规军”。现在真正的大了作用发挥的领域主要集中在白事上,所以现在一提大了,狭义的指向就成了丧事的组织者。

倒头或叫入殓

穿好寿衣并待老人即将咽气时,由床上抬到吉祥板(俗称床板)上,脚要顶墙,墙上面要挂纱帘。在炎热的夏季可以在杠房租赁冷藏棺来停放,避免尸体腐烂,然后由大了在亡灵口中放一枚金钱,为了是让死者顺利地渡过冥河,冥河上有舟子负责撑船,亡灵口含的钱就是付给冥河舟子的船费,另有说法是投胎的时候要给孟婆的汤钱。在其袖内放烧饼一个,在其脚下放两捆整打的烧纸,还要在海被的四个角上放四枚钱币,在左手放一个金元宝,右手放一个银元宝。

孝服:

儿女亲友要穿孝服(一般是在亡灵咽气前买的,也可以请邻居街坊一起手工缝制)男子着孝帽子,帽子上有金钱及麻绳(男左女右)孝裤子,裤带(系在孝裤上),腰带(系在上衣外面),腿带子(系在孝裤腿上)黑纱(男左女右)女婿们佩戴白纱,有的地方穿孝还要有绷鞋步,女性没有孝帽子,要带头带子,包裹在前额上,后面两根带子要过腰,未婚女性佩戴短头带,并且头带上有花楞,孙(女)辈分的要分别在孝帽子,黑纱或绷鞋布上的正中位置佩戴一枚红绒球,外孙(女)辈分的要将红绒球佩戴在偏边,曾孙辈分的红绒球应为两枚。孝服材料为粗白布,女婿们的孝服为漂白布。其他非亲属关系的吊唁者,只佩戴一只黑纱,所有第3天准备到火化场送行的吊唁者都要在胸前佩戴白花

烧纸:

烧纸为长方形草纸,上面用月子以横7竖5的排列方式刻上钱印,钱印轮廓要清晰可见,横着将每张烧纸卷起时,钱印要鼓起。老人咽气的时候由儿女在火盆内烧几张烧纸打路,使亡灵能够顺利通过鬼门关,然后每6小时烧一次(6点和12点)并且口中要念叨爸爸(妈妈)拿钱啦,保佑全家平安之类的吉祥话。

念经:

有条件的家庭可以请4棚经,即僧道禅尼来念,没有条件的可以请师傅经,一般都是杠房师傅代念,不过念的绝对是正经经文并非相声版本。

天津经营性公墓(殡仪墓地事务服务中心)联系表

1

天津市殡仪墓地事务服务中心(天津寝园)

津南区双港镇梨双公路南侧

28589765(8:00-14:00)

2

天津市殡仪墓地事务服务中心(天津憩园)

北辰区外环北路

26824711(8:00-14:00)

3

滨海新区塘沽梦境园

滨海新区塘黄路四道桥东侧殡仪馆内

66360158(8:00-14:00)

4

滨海新区汉沽逸安园

南区:滨海新区汉沽滨唐公路东庄坨村西

67191124(8:00-15:00)

北区:滨海新区汉沽滨唐公路魏庄村西

67191124(8:00-15:00)

5

滨海新区大港万寿园

滨海新区大港古林街官港14号地

63288652(8:00-15:00)

6

东丽区东华林公墓

东丽区大毕庄镇欢坨村

84991111、24813333、26799901 (8:00-15:30)

7

西青区西城寝园

西青区精武镇宽河村北300米

23980930、4001009991、23985407 (8:30-16:30)

8

津南区怡静园

津南区大沽排污河北

28563950(8:00-16:00)

9

北辰区天福陵园

北辰区双街镇小街村

26974528(8:00-16:00)

10

武清区永安公墓

武清区津永公路南津浦支线以西

86961111(全天)

11

宝坻区殡仪事务中心(祥安寝园)

宝坻区史各庄镇陈甫村南侧

22526900(7:30-16:30)

12

宁河区永定塔陵园

宁河区造甲城镇赵温村

4006580405(8:30-15:30)

13

静海区德慈塔陵

静海区东双塘镇西双塘村西

68866966(8:00-16:00)

14

蓟州区元宝山庄陵园

蓟州区孙各庄满族乡朱华山村西

4006611046、22740146 (8:30-15:00)

生态葬占比超四成的背后

动辄数万元的传统墓地价格让不少普通老百姓望而却步,而观念的转变以及政府的推广宣传,使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转向节地生态安葬。骨灰自然葬、骨灰撒海、树葬、草坪葬、花坛葬、骨灰立体存放……本市殡葬行业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各式各样的生态葬法给生命的终点站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选择。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市33家经营性墓地均有开设生态葬区或提供生态葬服务。据统计,去年全市节地生态安葬年安葬率已达44%,到2020年有望突破50%。北青报记者调查发现,与传统的立碑相比,不管是费用还是占地面积,节地生态葬都占有较大的优势,价格仅为传统立碑费用的1/30,有的葬式免费,甚至有的区还有资金奖励自然葬。

自然葬推出两年年增幅近60%

在众多新型的安葬形式中,最节地环保的当属自然葬和骨灰撒海,两种均不保留骨灰,与自然融为一体。自2016年起本市正式推出自然葬,当年有479份骨灰放在可降解骨灰坛中,以自然葬的形式长眠地下。2017年这个数字达到了765份,同比增长59.7%。在长青生命纪念园,1平方米的土地可安葬9名逝者的骨灰,土地利用率是传统墓地葬的10倍。目前,太子峪陵园、凤凰山陵园、天寿陵园等多个陵园已经推出了自然葬区。

在各类生态节地安葬方式中,骨灰撒海的推出时间最久,至今已有24年历史,共有18906份骨灰被送往天津撒入渤海。根据市民政局的统计数据,从有详细记录的2010年至2017年,每年的骨灰撒海数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从2010年的不到900份一直增长到了2017年的2600余份。截至目前,全市已经预约了2000份骨灰撒海,预计今年全年能完成撒海3000份左右。

种花种树形式多样可动态开发

节地生态葬的方式有的保留骨灰,有的则使用可降解骨灰坛。在纪念方式上,可以种花,也可以种草,有的直接是认养一棵树,还有的做一个纪念雕塑,也就是所谓的花坛葬、草坪葬和树葬等。这些葬式市场化程度高,大多是各陵园自行开发设计,根据不同产品的售卖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占地面积小,且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个别陵园推出的一些别致的葬法也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比如天寿陵园计划推出一种与花坛葬类似的下沉入地式壁葬,以及在八宝山革命公墓融真园内推出的景观石葬、水葬、灯台花坛葬等。

骨灰立体安葬则更为简单质朴。长青生命纪念园就可提供公益性骨灰立体安葬服务,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这里的立体安葬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从2009年的136份到去年的167份,每年安放量在100份以上,长青园骨灰墙全部1350个格位,已经放置了1300份骨灰。

根据市民政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本市选择骨灰撒海、花坛葬、树葬、自然葬等绿色节地生态安葬方式的比例逐年走高。去年全市总体骨灰安葬量有6.3万份,其中选择节地生态葬法的有2.7万份,已经占到去年总安葬量的44%,居全国领先。出现这一结果,原因必然是多方面的,有出于经济成本的考虑,也有思想观念的转变,当然也有赖于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

文/本报记者蒋若静

探因一

不保留骨灰的花坛葬

费用仅需2000元

殡葬费用是人们选择墓地的一个关键因素。当下,从传统的墓穴到新式的生态葬法,从高端豪华的到经济实惠的,从个性十足的到简约质朴的,老百姓可以根据自身经济条件选择相应的安葬方式。从经济成本考虑,节地生态安葬不仅省钱,甚至还能得到额外的奖励。北青报记者发现,在部分墓地内,与传统立碑相比,节地生态葬费用仅为1/30。

在怀柔区的一家经营性墓地内,除了传统的立碑外,墓地还开辟了草坪葬、树葬区,草坪葬一般1平方米大小,价格最低29800元。家属也可以选择保留骨灰的树葬,由陵园负责打理树木的生长,最低只需19800元。而传统的立碑价格则需35800元起步,家属可要求设计不同大小的墓地,每平方米的价格从3万到5万元的都有,上不封顶。这样算下来,选择价格最低的树葬,可比传统的立碑节省近一倍的费用。

北青报记者又致电门头沟的一家陵园,目前陵园内最便宜的为不保留骨灰的花坛葬,即逝者骨灰装入可降解骨灰坛安置在花坛中,费用只需2000元。此外,不保留骨灰的树葬价格也仅需8000元。在这里,最便宜的花坛葬与传统立碑6万元起步的价格相比,仅为其1/30。

此外,选择骨灰海葬和自然葬的逝者,能免费享受骨灰撒海、自然葬的全套服务。值得一提的是,顺义区早在2015年就出台政策,规定采用海葬、深埋、不留骨灰和骨灰深埋不留坟头等符合生态葬安葬形式安葬逝者骨灰的,在上述基础上再给予每份骨灰一次性5000元奖励。

探因二

自然葬政府买单

基本殡葬费减免

为何节地生态安葬数量在逐步攀升?这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政府的大力推广,以及各种财政补贴。目前,自然葬、骨灰撒海、骨灰立体安葬已经纳入财政补贴范围。

根据本市政策,骨灰自然葬和海葬费用都由政府买单。选择骨灰海葬服务的,每份骨灰补贴定点服务单位4000元,还可以免费随行6名亲属。选择骨灰自然葬的,每份骨灰由政府补贴定点公墓4000元,用于服务单位办理业务、提供可降解骨灰容器、暂存骨灰、举行骨灰告别仪式及骨灰安葬仪式、安葬等服务。选择骨灰立体安葬的,每个格位财政补贴1000元,居民个人负担2000元。政府还免费为重点优抚对象和低保对象提供骨灰格位安葬服务。

去年3月份,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又出台新政,对选择骨灰海葬或者骨灰自然葬的本市户籍亡故居民提供免费殡仪服务,包括遗体接运、冷藏、整容等六项,所有基本殡仪服务费加起来能够节省2850元左右,逝者家属可根据在殡仪馆中实际发生的费用进行报销。

探因三

百姓观念转变

祭扫移风易俗

自古以来,中国老百姓秉承逝者为大的观念,有“隆丧厚葬”的丧葬习俗,非常繁缛。不过,当下人们的殡葬观念在不断发生改变。4月2日参加天津骨灰撒海的逝者家属陈先生道出了自己的想法:“对于这个世界来说,人本来就是物质,骨灰撒到海里,是回归大自然的一种方式。等到我和我的孩子老去,就没有人给我的先人扫墓了。与其今后让他们的坟墓荒废着,占着土地资源,还不如让逝者早日归于自然。”陈先生一家都是知识分子,对返璞归真的骨灰撒海非常推崇,他表示自己今后也会采用这种安葬方式。

一位从事殡葬行业的人士告诉北青报记者,前些年,人们谈起殡葬就颇为忌讳,如果是来墓地办理丧葬事宜,100个人当中能有五六个人主动跟工作人员咨询生态葬就已经算多的了。近些年,殡葬领域逐渐被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越来越多的家属愿意听听殡葬工作人员的建议,有30%到40%的人愿意倾听关于生态葬的具体介绍。在大多数人看来,生态安葬将有可能成为他们为亲人甚至是自己的最终选择。

市殡仪服务总站国际入殓师:让逝者走好最后一程

李海燕 入殓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他们服务的对象是没有了生命和感知的逝者,但是,入殓师的服务,是要让逝者安息,让生者安心。每一位入殓师都要有足够的敬业精神和职业技能。在天津,还有一批承担着“国际业务”的入殓师,他们为外籍逝者服务,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习俗,对国际入殓师的职业要求更高,他们用自己的专业精神,让逝者和他们的家属没有遗憾。

昨天,在天津市殡仪服务总站内,入殓师徐强正在为一名25岁的乌克兰女孩进行遗体美容,他的动作轻柔而又娴熟。经过他的美容,逝者仿佛正在沉睡,面容十分安详。这名乌克兰女孩在天津一所高校留学,猝死在宿舍里。当家属将遗体送到天津市殡仪服务总站时,顺便带上了具有家乡特色的衣服。徐强打开包,发现这套衣服的制作和样式都很特殊,“怎么穿”成了个大问题。为了给逝者以尊严,让她魂归故里的时候能带着家乡的风俗习惯,徐强和同事们特意在网上查找乌克兰传统服饰的相关知识,看到图解后才恍然大悟,圆满完成了任务。徐强说:“各地风俗习惯都不一样,遇到我们没有接触过的,就要通过查询各种资料和网络,了解更多,让逝者安息。”为女孩化好妆,穿上传统服饰,并做好遗体防腐,放入特制的棺木,送往机场……女孩终于可以“回家”了。

遗体美容、封棺、运送、报疫海关、订航班货舱……这些都是国际入殓师的工作。徐强说:“从业10年,我为近500名外国逝者进行过服务,为外国人服务更要体现我们中国殡葬从业者的专业。”天津市殡仪服务总站的张主任介绍:“我们这个站是中国殡葬协会国际运尸网络服务中心天津地区的服务点,这几年,外国人来津人数越来越多,发生死亡及国际间尸体运输案例和业务相应攀升。现在每年会有50多单国际运尸业务,一般是受家属或者大使馆的委托进行转运。也有外国人在津火化,但数量比较少。”为外国人办“白事”很特殊,有些国家风俗习惯是逝者死后3天就要下葬,这要求遗体运回本国速度一定要快。天津的国际入殓师们用娴熟的技能和熟悉的业务手续,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任务。

殡葬陋习治理有“法”了

刚刚过去的清明节,相信不少人还可以见到在马路上烧纸钱的现象。一团团浓烟漂在空中,污染环境、阻塞交通。更有甚者,未等火灭,人已不见,留下安全隐患。

亲人逝去时,在小区里搭设灵棚、摆放纸牛纸马,吹打念经“送路”;清明期间在马路中间烧纸钱祭奠,这些殡葬、祭扫中的不文明行为在《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制定过程中,引起了各方热议。

有的人认为,这些都是传统习俗,不应该禁止。但更多人表示,传统习俗里也有不合时宜的陈规陋习,这些“打着继承传统旗号、行着不文明事”的陋习,不仅浪费大量财力物力,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影响周围人正常生活,也使一些封建迷信现象有所抬头,与现代社会文明背道而驰。

5月1日起施行的《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对此作出规定。第七十二条明确,在殡葬、祭扫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二千元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一)在公共区域摆放纸牛、纸马等迷信用品,搭设灵棚,吹打念经,“送路”的;(二)在道路、居民区和其他公共区域焚烧纸牛、纸马、冥币等迷信用品或者花圈、花篮等丧葬用品的。

殡葬陋习也要从“源头”治理。条例第七十三条规定,制造、销售封建迷信殡葬用品的,由民政部门会同市场监管部门予以没收,并处制造、销售金额三倍的罚款。

祭奠逝者,“走心”比形式更重要。我市已积极开展鲜花祭祀、网上祭祀、植树祭祀等,通过献一束花、植一棵树、敬一杯酒等更加文明的方式寄托哀思。而平时常回家看看,多照料亲人,多关心老人;老人逝去后,从简办丧、文明祭奠,才能真正让逝者欣慰、生者无憾。

祭扫先人不宜搬动骨灰盒

又是一年清明时,迎来祭扫高峰。最近几天,各个殡仪服务单位工作人员发现一些市民习惯于抱着骨灰盒祭扫,认为这是对先人的尊敬,其实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今日记者采访到了市民政局殡葬事业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其针对此类误区及其市民遇到的一些问题给予专业解答。

祭扫先人不宜搬动骨灰盒

负责人介绍,实际上祭扫先人不宜搬运骨灰盒,一是骨灰盒多为木质结构,部分市民祭奠时仍有烧纸习俗,且把骨灰盒放的离火较近,热胀冷缩后,骨灰盒容易开裂;二是容易出现抱错骨灰盒或将骨灰盒放错格位的情况发生;三是不轻易搬动骨灰盒也是体现对逝者的尊敬。

购买公墓一定看有无资质

不少市民清明节期间会购买公墓,赶在清明节将先人安葬,提醒市民在购买公墓时注意;必须凭亡故亲人的火化证和骨灰存放证。要查看鉴别该公墓是否具有合法资质和合法票据。严禁炒买炒卖骨灰墓穴和骨灰存放格位,不得为活人购买“寿穴”。购买公墓要本人实地查看,不要找中介代办购买,否则容易上当受骗。

这两个地方可办骨灰盒合存

市民张先生想赶着清明节将父母骨灰存放在一起,可是不知道哪里能办理此项业务。据介绍,市殡葬处直属一馆、寝园可以办理将两具骨灰存放于一个较大骨灰格位的业务,二馆、三馆只能办理将两具骨灰存放于相临两个格位的业务。家属可带身份证原件、复印件和逝者火化证复印件,到骨灰存放办理处办理骨灰盒合存业务。

另外,骨灰存放也有收费标准。木质结构骨灰存放格位,每年每具32元;铝合金骨灰存放格位,每年每具45元;智能骨灰存放格位,每年每具87元;骨灰合葬楼存放格位,每年每具50元;ABS骨灰存放格位,每年每具50元。以上骨灰存放价格根据存放格位层数的不同,价格略有浮动,中间层格位价格略高,最上层和最下层格位价格略低。

3000元白事办妥 “大了”们都傻眼了

有一度,“死不起”这个词儿,搅乱了不少人的心。本来家人去世亲属就难过,如果再让贪心的“大了”宰一刀,更是在伤心之外又加了一份气愤。好在本市治理“黑大了”的行动一直没有停止,正规的殡仪服务机构更是为满足丧属需求,推出了“3000元一站式全程文明殡仪服务”项目。因为服务质量高又确实减轻了丧属负担,这项服务的认可度越来越高,以至于那些要高价赚黑心钱的“大了”都傻眼了。记者从天津市殡葬事业管理处获悉:本市还要加大这项服务的宣传广度和服务质量,用行动实实在在解决群众的丧葬负担。

为发挥国有殡葬服务单位的职能作用,倡导文明节俭办丧,践行“助民、便民、惠民”服务宗旨,市殡葬处殡仪服务总站推出了4000084890(白事拨就灵)殡仪便民服务平台,面向中心城区市民提供24小时殡葬咨询服务,同时为满足市民家庭治丧需求,推出了“3000元一站式全程文明殡仪服务”,服务内容包括入户服务、全程引导、骨灰盒、寿衣、灵堂用品、12寸相框、红布、盖布、金银丝巾、专用遗体卫生包、遗体基础服务、72小时遗体冷存、殡仪车遗体接送、遗体告别礼厅、遗体火化、骨灰节地生态葬或骨灰撒放等,可满足一般家庭治丧的基本需求。市民只需拨打便民专线,便可花3000元办理一场既庄重文明又有尊严的丧事,也可根据市民实际需求提供不同档次的个性化服务。

服务开办以来,随着宣传工作和市民认可度的不断开展,业务数量稳步增长,2017年,服务平台共计接听市民咨询电话22853次,承办惠民业务5060笔,同期分别增长108%和72%,不仅在市民中留下了良好的口碑,还在殡葬行业市场上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引导治丧活动向着绿色、低碳、环保、文明的健康方向发展。平抑了殡葬行业的市场价格,扼制了殡葬行业市场收费混乱的现象。提升了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了行业服务质量的整体水平。引导了殡仪服务市场逐步向更加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发展。减轻了治丧家庭的经济负担,切实让丧属得到了实惠。提升了群众治丧活动的满意度。只要市民承诺不送路、不烧纸钱、不吹打念经等不文明办丧活动,就可以只花3000元办理一场既庄重文明又有尊严的丧事。

为更好地发挥该项惠民业务的作用,2018年,将继续扩大宣传范围,提升服务质量,完善服务内容,完善平台职能,充分发挥报刊和微信公众号等宣传载体的作用,采取在报刊长年刊登宣传报花,整合各殡葬单位资料信息,充实便民服务项目介绍,丰富完善微信公众号内容,拓展殡葬宣传新领域。另外,为更好地做好服务,解决惠民业务骨灰安置问题,免费将骨灰节地生态葬和骨灰撒放纳入“3000元一站式全程文明殡仪服务”,让业务流程更为完整,让骨灰安置更为妥善,让逝者家属更为安心。(记者 任悦 李海燕)

(责编:韩昱君、王浩)

天津“3000元一站式全程文明殡仪服务”

记者26日从记者从天津市殡葬事业管理处获悉,天津殡仪服务总站自2016年3月推出殡葬殡仪便民服务平台一年来,受到服务对象的认可,据统计,在该平台承办的服务中,约60%的市民选择了3000元一站式治丧服务。

近年来,随着殡仪服务市场逐年对外开放,个体、民营服务机构参与殡仪服务市场越来越多,但由于这些机构良莠不齐,加之利益驱使,造成殡仪服务市场人员素质低劣,服务不够规范,缺少服务标准,殡葬服务收费高、收费乱,甚至出现强制收费现象,封建迷信活动也随之回潮。

为避免市民花冤枉钱,天津市殡仪服务总站推出了3000元一站式惠民治丧服务,面向中心城区市民提供24小时殡葬咨询、服务等,市民拨打咨询电话,服务人员将按市民的需求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服务内容包括入户服务,遗体的运送、存放、告别、火化及基本劳务,提供保障型骨灰盒、寿衣等基本商品。

此外,为满足不同家庭的个性化需求,殡葬部门还成立了“白事顾问”殡仪专业团队,提供多元化专业化服务,安送逝者,慰藉亲人。

天津市殡仪服务总站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天津殡葬便民惠民服务平台推出一年来,得到了服务对象的认可。2016年天津市殡仪服务总站承办的业务量是2015年的16倍多,有效引导了市民文明节俭办丧,使办丧群众得到了实惠。

著名文学评论家胡宗健逝世,享年86岁

湖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湖南文艺网6月18日发布来自永州市文联的消息称,著名文学评论家胡宗健教授6月18日在永州逝世,享年86岁。

胡宗健,笔名钟剑,湖南双牌人,中共党员,湖南科技学院中文系资深教授。胡宗健1953年应征入伍,1961年毕业于衡阳师专中文系,历任上海空军某部战士、班长、军械员,中国科学院电子所见习员,零陵二中中学教师,零陵师专中文系副教授、教授兼《学报》副主编,湖南省文艺理论学会理事,零陵地区作家协会副主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胡宗健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上述消息介绍,新时期以来,胡宗健在《文学评论》《当代作家评论》等 40 家刊物上发表理论批评文章210余篇,共计160余万字。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其关于湖南作家的评论集《文坛湘军》和《当代湖南文艺评论家选集·胡宗健卷》

天津丧葬习俗:近年有大变化,有种殡葬方式政府还会发补贴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衣食住行 、生老病死。

前面咱们聊了不少哏都的衣食住行,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天津独特的丧葬习俗。

要知道天津丧葬文化也属于津味文化的一部分,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

先说老天津丧事步骤仪式,祖祖辈辈相传可是很有条理步骤的。

首先从去世到下葬都要由“白事知宾”来安排,这里的白事知宾,在天津习惯称之为“大了”,按照天津老例,全由他来安排,简单来说共有六步:

第一步:“倒头”

倒头就是病人尚未咽气之前,就从原来躺的床上换到另外准备床板(叫太平床或吉祥床)上,意思是不能叫死人背着炕走,怕不吉利且趁病人还没咽气,然后将寿衣给他穿好,这里大概意思就是去世也要体体面面。

第二步:小殓

病人咽气后,如果死者上边没有长辈就将尸体停放在堂屋正中,否则只能停放在偏房,叫“小殓”。

第三步:报丧

报丧大意就是给至亲好友送信,来瞻谒遗容(看最后一面)。

第四步:请”阴阳先生”来验视死者

开具”殃榜”,说明择何是入殓等,亲属人等穿孝、戴孝,置办棺材,搭丧棚、设灵堂、停灵等。

第五步:圆坟

火化的第三天,参加圆坟的亲友依然着孝服去殡仪馆取骨灰,殡仪馆一般都有圆坟的场地,也有专业人员或非专业人员指点,一般家属都会给这些人员一些钱和香烟,亲友们把骨灰盒放好,要点燃整股的香,还要烧纸钱、上供品,所有晚辈按照备份磕四个头(或鞠躬),然后烧掉死者的遗物。最后将骨灰暂存在殡仪馆的骨灰存放处,至此葬礼基本结束。

这里小编还要说一下关于下葬。天津有不少公墓,对于墓地的选择,大家都很看重。

据悉,天津光公墓就有44家,其中14家是天津市民政局审批的,还有各区县审批的公益性公墓,以及天津周边的公益性,经营性公墓。

比较有名气的有永安陵公墓,永定塔陵,天福陵园,玉佛寺寝宫,王庆坨公墓,长青公墓,天津憩园、万佛园、元宝山庄陵园、天津东华林公墓、天津怡静园 、西城寝园、德慈塔陵、永安公墓、东华林自然生态陵园、万松公墓等。

在这里天津人会根据自己家的条件、经济实力来选择。

再往前说,老天津在没有火葬之前也有两种下葬方式,一种是挖穴深埋,填土后堆成坟头,叫“下葬”

穴位由阴阳生按照“五行”、“八卦”、“三元”、“四象”的方位派人刨好坟坑,内铺黄缎子、撒五谷杂粮,为了驱邪。棺材入土后,孝子把幡插在坟头上,说是后辈可升官发财的意思。

另一种是棺材埋到地下,外面四周扎苇把、随形培士,叫“浮厝”(cuò,俗称丘子。即用砖石将棺木围砌于地上,暂不入土归葬),这种方式只限于一些客死天津的人,以便迁回原籍,所以棺材大都较薄、较轻,称为“行棺”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天津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接受绿色生态殡葬,且有很多安葬形式,包括树葬、花葬、草坪葬、骨灰海葬等。

骨灰海葬是指将逝者骨灰撒入大海,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这种安葬方式是将骨灰由长久存放逐步过渡到人生魂归自然的新途径,是丧俗改革的重大突破。这也是这几年天津市民比较推崇的葬法,寓意着回归自然

骨灰树葬是指天津憩园提供的可降解骨灰坛、可降解骨灰坛外袋和安葬祭祀用的鲜花,将逝去亲人的骨灰安葬在植树区中。

骨灰花葬是一种生态安葬方式,将逝者骨灰集中安葬在可降解的花坛内,3个月内骨灰将与泥土、鲜花融为一体,让逝者安详地回归大地。”

而为进一步推行节地生态安葬,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国家也大力推广这种埋葬方式。

近日,市民政局、市财政局联合还印发了关于开展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工作的通知,对参与不保留骨灰和标志物的节地生态安葬承办人进行奖补,具体标准为:

1.对参加节地生态安葬的承办人给予每具骨灰1000元奖励;

2.对火化后直接选择参加节地生态安葬的承办人再补贴每具骨灰1420元基本殡葬服务费用(遗体运送、遗体火化、遗体冷存)。